孩子發(fā)脾氣時,家長應該如何做?
孩子發(fā)脾氣時,家長應該如何做?
孩子是不是經(jīng)常這樣發(fā)脾氣:玩積木,遇到搭不好的,嘗試幾次之后,就發(fā)脾氣把積木撒一地;看到想吃的東西,你不給買就坐地上哭鬧,不愿意離開;經(jīng)常和小伙伴發(fā)生矛盾和爭吵,甚至動手打人。看到孩子發(fā)脾氣,很多家長第一反應都是制止。他們覺得,只要孩子不哭不鬧了,事情就解決了。可事實真的如此嗎?
憤怒不可怕,壓抑憤怒才可怕
很多時候,孩子都不是故意發(fā)脾氣。他們之所以會大哭大鬧,可能是某些需求沒有被滿足。
研究表明,人類的理智腦比情緒腦發(fā)育落后。6歲以前的孩子,腦部發(fā)育還不成熟,一旦被情緒控制,很難用理智去控制行為,用意志去克制憤怒。父母要求孩子像大人一樣把脾氣收回去,其實是有悖孩子大腦發(fā)育規(guī)律的。
憤怒是很正常的,如果你的小孩什么事情都不會生氣的話,你反而要注意了。因為他有可能是在壓抑自己的憤怒,從攻擊外界轉向“自我攻擊”。
一項心理學研究顯示,傾向于壓抑憤怒的人在改善抑郁和活力方面的得分較低。如果孩子從小就學會壓抑自己的憤怒,未來會更容易感到抑郁。
孩子發(fā)脾氣,是在傳遞這三種信號
1、“你管得太多了,我不高興了”
曾經(jīng)有一則加拿大的新聞,一位父親因為一項奇葩的罪名入獄——他逼女兒吃橄欖菜,僵持了13個小時。晚飯期間,父親要求女兒吃光所有蔬菜,否則不能離開餐桌,可女孩就是不吃,兩個人僵持了13個小時。
可能有人會覺得,這孩子脾氣太差了,不就是吃口菜嗎?可是事實上,父親逼迫女兒做不愿意做的事情,會讓她非常反感。
當父母的控制欲很強時,會侵占孩子的獨立意愿。為了保持自己的獨立性,孩子往往會開始發(fā)脾氣。父母管的太多,孩子自然會厭煩。
2、“我就是心情不好,想發(fā)個脾氣”
隨著孩子長大,他們對外界的需求增多,對外界的不滿也隨之增強。如果這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,他們會釋放更多的攻擊性,心情不好、脾氣大都是孩子的一種“表達”。
3、“你不理解我,我需要你的關注”
有些時候父母工作太忙,沒有時間照顧孩子。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注,往往會通過劇烈的方式引起家長注意,換來一句:“你怎么了?”
孩子因為害怕碰壁和被責罵,不敢主動跟父母示好,于是便通過發(fā)脾氣的方式,讓父母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,從而關心自己。
面對發(fā)脾氣的孩子,家長該怎么辦?
1、創(chuàng)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(huán)境
孩子會模仿自己的父母,包括所有好的壞的行為習慣。一個父母常年吵架的家庭,孩子的情緒也很難穩(wěn)定發(fā)展。孩子脾氣的好壞,和父母息息相關。
父母需要在家里創(chuàng)造一個寬松的環(huán)境,讓孩子能夠自由放松地表達自己,并且不害怕犯錯。在這樣的環(huán)境下成長,孩子才能更好地保持穩(wěn)定的情緒。
2、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
親子間的溝通,首先要做到換位思考。父母要學會把自己帶入,去理解孩子是如何思考和感知世界的。當孩子在和別人搶玩具時,父母不能大聲呵斥,而是冷靜和孩子進行溝通。
當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理解時,會產(chǎn)生被傾聽的感覺。因為得到了關注和愛,孩子也會冷靜下來,漸漸懂得換位思考。
3、教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
孩子遇到問題,只會發(fā)脾氣,是因為他還沒有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。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去學會描述自己的感受,說出自己的真實需求。
比如,孩子心愛的東西被其他小朋友弄壞了,回家后又哭又鬧。這個時候父母可以引導他告訴小朋友:“這個是我很喜歡的玩具,你下次不能隨便弄壞哦,我會很傷心?!?/p>
同時,父母也應該告訴孩子,無論發(fā)生什么事情,都要說出來給父母聽。這樣既教會孩子如何正確表達,也能讓父母了解孩子的近況。
愛發(fā)脾氣的孩子,往往也是最需要愛的孩子。當孩子發(fā)脾氣的時候,父母不要一味地制止和指責,而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(fā),給予足夠的愛和理解,教會他們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。
孩子,是家庭的一面鏡子。用耐心、愛和尊重灌溉出的孩子,不會成為一個情緒化的“熊孩子”。
以上就是關于孩子發(fā)脾氣時,家長應該如何做?的相關答疑,小伙伴們?nèi)绻€有什么疑問或者是想要了解更多相關訊息,歡迎大家在線留言。
評論 丨 共0個